七十年山海相继,七十载薪火相传。
作为2017届的毕业生,我有幸参加了母校60周年校庆,转眼10年过去,我与母校已远隔山海3000公里。对母校的思念一如当年初到三亚时,对家的思念一样。
家养育了我,而母校则让我成为今天的我。各位恩师教给我的不只有专业知识,还有怎样成为一个自信面对生活的人。
大学4年,我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参与了人文学院的美韵杯、辩论赛等一系列校园活动。尤其是人文学院美韵杯朗诵比赛,每一届都见证了不断成长的我。
大一那年,学院下发了美韵杯报名的通知,我转发给班级同学,鼓励大家踊跃报名。可自己却从未想过主动尝试,当时自己从没朗诵过,班上同学报名也很踊跃,自己实在没有想法报名。就这样,我作为一名观众开始了与美韵杯的故事。
大二,又一年美韵杯开始了,学院师生一如既往地重视,我一如既往地转发通知,安心当个观众。就在报名截止前,同班同学符娜突然找到我和室友金浩田,她说自己有篇很优秀的朗诵文章,想邀请我们一起报名参赛。当时我认为自己除了会说话,看不出和朗诵有一点关系。我不知道符娜同学真的是慧眼如炬选中我们两个“卧龙凤雏”,还是纯纯因为快到截止日期赶鸭子上架,竟然会选中我们两个。但“士为知己者死”,本着“你敢死我敢埋”的助人为乐精神,我和室友同意了报名。
那篇稿子是根据林觉民烈士的绝笔《与妻书》改写,金浩田朗诵序言部分,我和符娜分饰林觉民和陈意映,朗诵诀别对话。第一次练习,3个人分别读稿,我试着代入角色,开口一句“意映卿卿如晤”结束,3个人都呆了1秒,这真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吗?原来人真的有自己不知道的天赋!符娜更为激动,可能她也没想过一个炮灰组合,突然有了进决赛的可能吧。
汉语言文学的大二课程安排很满,我们3个就利用课间练习。正巧被徐立新老师听到,她就主动辅导我们逐字逐句的调整,从稿子到气息,从感情到手势,我记不清自己练过多少遍,只知道到今年我30岁仍能全文背诵。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3人小组进步很快,但我们仍不敢奢望能领奖,毕竟人文学院的学生会朗诵的太多了。
决赛那晚,全院师生在台下观赛,我们的签比较靠后,第一次感到等待的时间是如此漫长,每过一秒都紧张一份,直到金浩田诵完了序言,直到符娜站到了台上,我站在舞台旁,等待她用台词呼唤我上场:
“觉民,回家呀!”
“意映卿卿,再一次呼唤你的名字……”那是我第一次登上灯光舞台,我看向台下的同学,可他们都淹没在了刺眼的灯光里,开始我还能感觉到膝盖的抖动,渐渐我已经感觉不到我,只有林觉民烈士在生命终结前对国家渺茫前景的担忧,对妻子儿女的无限不舍。时间不再缓慢而是突然变快。配乐结束时。比之前每个节目都更响的掌声响起,我们成功了。我们这个炮灰小组,真的拿下了全场最高分,我们是冠军!符娜真的是伯乐,我也真的不是驽马!
那一夜开始,我获得了荣誉获得了掌声,获得了老师同学的称赞。最关键的是,我收获了成功的滋味,我收获了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想起大一时庸碌的自己,想到还剩下两年的大学,我既后悔又庆幸,后悔没有早日勇敢的站在台前,白白浪费了1年大学时光,庆幸的是自己有同学老师的帮助,让我明白了大学教育的另一层意义!
少年应有鸿鹄志 当骑骏马踏平川。美韵杯之后,我找回了自己高考失利后丢失的勇气。接下来的2年,我先后成为了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副主席,主席。帮助温淑窈老师筹办美韵杯。
我之前从未接手过如此大的活动组织。大量的筹备工作,大量的人员安排,大量的突发情况,但我这一次有自信有底气,事在人为,没什么干不成的。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温老师的指导下,在高悦、李曼学姐的帮助下,在肖佳彤、尉迟超凡等同学的努力下,那届美韵杯很成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届,我没有再参赛而是又挑战了主持人的角色,写主持词、制作手卡、把控节奏又是一次新的挑战。
台上的学弟学妹从美韵杯获得了新的人生体验,我也从美韵杯再次获得了组织经验,沟通经验和主持经历。这次能力让我步入社会后快速适应工作、融入团队,各种社交场合和活动也能得心应手。
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各学科老师和我的辅导员温淑窈老师,能一直给予我挑战自我,发现自我的机会。同一年,我参加了学校辩论赛。从一个小白第一场的表现平平,到最终决赛战胜旅游学院拿下冠军和最佳辩手,就像雨后的春笋,明显能看每一天都有成长。
辩论赛的同时,我还要准备全国秘书实务大赛,学校礼仪风采大赛,学校篮球赛。我成了宿舍最忙的人,经常只有半夜才能见室友一面。功夫不负有心人,除了篮球赛外,都拿到了冠军或者一等奖。这种相信自己总能找到办法的信心,是母校和老师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清晰记得,11年前我入学后第一次听人文社科学院时任院长杨兹举教授的课,他说文学是人的学问。那我们这些文学生,更应该关注人的成长,人的进步。走向社会后,大学时期专业课程,能极大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给予人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对我这样的普通学生而言,这些力量并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需要学生去实践,用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去激发。大学短短4年,没有那么多机会见证历史转折,体会人间百态。而毕业后却要马上面临极大的现实压力。
当今的文科学生更需要在大学期间建立自信,将“难背的圣贤书”变成自己心灵的护城河。只要在过来人适当的点拨下,参与校园活动就是可行可用的办法。
转眼毕业7年,我从参与者、组织者又变成了美韵杯的观众,我不认识那些和我年龄差距越来越大的学弟学妹,但我仍祝福他们能从美韵杯、山海流韵晚会这样的校园活动中获得成长,获得相信自己能创造未来的勇气。
唱山海之流韵,抒人生之豪情。总有人说当代文科无用,我觉得不全错,因为如果一个文科学子不能用所学去宽慰自己应对复杂的世界,又如何去营造新时代的人类心灵堡垒呢?感谢母校,感谢人文学院70年底蕴积累,给我力量和机会创造自己喜欢的人生。
步入社会的我再也没有大学时的成功,我只是平凡的打工人,但我乐得这样的生活,这是我基于自己的底气给自己选择的安逸生活。文学是人的学问,过好自己,给予他人正向的帮助,是我给母校最好的毕业论文。
本想给母校写一篇礼赞,却写成了味同嚼蜡的流水账。可能这也是我平时不敢多去回忆关于三亚,关于大学的点滴。因为只要回忆,这些点滴就会翻涌成三亚的海。我已经5年没有回母校了,比我上大学的时间还长。回忆的大海已经巨浪滔天,我又何时能回到母校,抚平波澜?
2017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 李金华
相关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