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新闻

饮水思源、回馈母校——黎族作家校友献礼母校70华诞赠书仪式和文学交流活动在我校举行
作者:袁子剑 时间:2024-12-10

  1128日下午3:00,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校区图书馆12楼会议室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一场特别的文学盛宴——黎族作家校友献礼母校70华诞赠书仪式和文学交流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五指山市作家协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联合主办,旨在庆祝母校70周年华诞,同时促进文学交流与文化传承。  

  

   

  

 

    

  活动伊始,主持人详细介绍了到场的黎族作家校友和来宾,随后作家校友们向母校赠送了他们的作品,分别是唐鸿南散文诗集《一个黎人心经》、王蕾散文集《远去的船形屋》和《穿芭蕉叶的新娘—五指山黎族民间故事集》、李乔飞长篇小说《三亚蓝湾之恋》、黄鹏《海南黎苗文化记事》、刘圣贺诗集《一座城池》等230余册。以此表达对母校的深情厚意和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这些作品不仅是校友们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对母校教育的最好回馈。 

 

        

    

  在赠书仪式后,作家校友代表唐鸿南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唐鸿南先生是2009届中文系校友,现任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五指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他的作品《一个黎人的心经》等多部诗集广受好评。他的致辞中指出:“中文系向来不是用来专门培养作家的,但大多数作家恰恰是从中文系里出来得的。毕竟中文系首先培养的是一个人内心里对待汉语审美的情感高度,只有产生了这种内在的美感,才有可能产生属于自己情感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文系出来的人,不一定都要从事写作这个行当,但都会心怀诗和远方的人。”唐主席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分享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紧接着,图书馆领导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领导也分别致辞。首先,胡爱民副馆长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校友们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表示高度赞扬。他强调,赠人以书,增益无限。此次捐赠的作品题材丰富、思想深邃,其中不仅凝聚了四位作家的创作智慧,更代表了母校培养英才的丰硕成果。这些书籍,将为图书馆增添亮丽的一笔,为师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和研究资源,成为滋养学术与文化传承的沃土。更为重要的是,你们用行动诠释了饮水思源的精神,彰显了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也为我们的图书馆建设注入了无穷的动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推动文献资源的建设与优化,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文化传承为己任。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念,在丰富馆藏、提升服务水平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我们将以这次捐赠为契机,努力打造更加开放、多元、共享的阅读环境,让这些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也让更多师生从中汲取智慧的力量。    

  随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郑力乔表示,很高兴能看到各位校友发表的新书,每一本书都蕴含着各位校友的心血与思想,承载着知识的力量与情感温度。郑书记还提到,我们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作家群横跨5060708090年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期待大家共同写作,相互砥砺,以此来激励后辈学子。最后,郑书记强调,民族工作历来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国民族工作实践指明了正确方向。2024415日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201410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昭示了文艺创作最牢靠的方法: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希望我们在作家群的引领下培养出更多扎根中国大地的创作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负教育的根本使命与神圣职责,不负教育之于国家、之于民族的深远意义。  

    

作家杜光辉发言 

    

  赠书仪式结束后,与会师生展开了深入的文学交流。杜光辉教授首先发言,杜教授对几位汉族和黎族作家的文学成就和赠书表示祝贺和感谢。特别提到了钟会、李梦伦和吴兴华等汉族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成绩,以及他们对文学界的贡献。钟会作为自由撰稿人,年收入高达数百万,主要创作剧本;李梦伦担任海南省作协办公室主任;吴兴华的长篇小说《无花果》是海南省建国以来第一部大学生长篇小说。 

  在黎族文学方面,杜教授指出,由于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黎族作家需要将黎族语言转化为汉语进行创作,这增加了写作的难度。黎族文学的历史较短,大约从50年前开始形成文字,第一代作家以长篇小说为主,第二代作家则以长篇小说和散文为主,第三代作家则以诗歌为主。  

  紧接着,黎族作家、学院海南省民族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亚根教授强调,无论是哪个民族或族群,学习或生活的过程中,文化的追求都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他提到,现代社会中,我们所穿的衣服也反映了文化的融合。因此,他认为在追求文化的过程中,每个民族和族群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新的东西来展示。 

  他还提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文化交界点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业如何使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分歧日益明显。他认为,这种现象可能只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文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才关键。 

  作家还引用了著名作家刘墉的话,强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作家的写作视角和主题会发生变化。他鼓励年轻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来创作,而不是盲目跟随他人。 

    

 

  

  随后几位校友也加入了热烈的讨论。王蕾女士,1995届中文系校友,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五指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她的作品《远去的船形屋》和《穿芭蕉叶的新娘五指山黎族民间故事集》深受读者喜爱。王蕾校友分享了她的激动心情和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热爱。作为一位接近七零后的毕业生,她表示自己与八零后、九零后有所不同,因为她能够讲五大方言黎语,并在文化馆工作,专注于民族文化研究。 

  王蕾校友提到,她的工作涉及经常下乡采风,收集第一手材料,这些丰富的地头材料也是她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她目前正在准备两本关于黎族题材的书籍,旨在反映黎族的文化特色。尽管如此,她认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因此将继续努力。 

  她特别提到了种田前的一种仪式,包括选择吉日和对稻谷的崇拜。她强调,这些习俗体现了对稻谷的敬仰和依赖,是他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还描述了农村妇女在种田时的穿着和动作,这些细节都被他生动地融入到了文学作品中。 

  王蕾校友表示,她希望将这些文化更完整、更细腻地展现出来,并期待得到老师和学弟学妹们的指导和交流。她感谢母校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她有机会回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交流机会。李乔飞先生,2002届中文系校友,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五指山市作家协会理事,他的长篇小说《三亚湾之恋》广受好评。李乔飞校友分享了他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传承的深刻见解。他提到,尽管从小生长在这座城市,但在使用黎语表达时仍感到困难和痛苦,这种感觉在写作小说时尤为明显。他认为,尽管汉语教育让他在写作时感到舒适,但要将汉语转化为黎语却异常困难,这成为了他在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挑战。 

  李乔飞校友说他现在正在努力学习黎语,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民族文化。他提到,国家曾为27个民族创造和改进文字,但因历史原因而中断。他通过与黎族民众的交流,深入了解了黎族的狩猎活动,并尝试通过文化活动来复述和展示这些活动,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他提出,如果民族文化趋于同质化,那么文学可能失去其民族特色。因此,他强调了保护和恢复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黎族的民歌和黎语。他认为,这些文化元素如果通过翻译可能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因此建议未来的民族文化研究者应该先从了解语言开始,以获取一手资料。 

  最后,他以一个关于黎族方言名词解释为例,说明了方言和文化理解的复杂性,并强调了从语言出发来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他感谢了老师和管理者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并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期待。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的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通过校友们的赠书和交流,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师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同时,这也为校友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分享创作经验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活动的最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表达了对母校70华诞的热烈祝贺,并对未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将继续秉承明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学创作应用型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前身中文系和政史系是学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始办于五指山,教育教学团队教学科研成果斐然,曾获得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海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学院办学从五指山到三亚,山海相连,弦歌不辍,砥砺奋进,为海南特别是琼中琼南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他们有的已经成为专家学者、教学骨干,有的成了作家、诗人,有的则是党政机关的领导、企业家,可谓是桃李芬芳,群星灿烂。

 

 

 

 

 

 

相关附件: